世界上很多人都相信所谓的 “因果报应”。
“因果报应”一词源于梵语 “Karman”,意为 “行为”。根据印度哲学的原则,它被定义为因果关系的基本法则,通过这一法则,善恶行为或其意图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生活的影响。简单地说,”因果报应就是你做好事,就会有好事发生在你身上。如果你做坏事,也会有坏事发生在你身上”。
当然,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观点。这个观点听起来公平公正,但却存在重大缺陷。
因果报应认为,如果你的因果天平倾向于坏事,你就一定会得到你应得的报应。这里的问题在于,许多做了坏事的人在今生并不会因为他们的行为而受到惩罚。
以苏联独裁者斯大林为例。他杀害了数百万人,给数百万人民带来了痛苦,但他死得很安详,他的国家也为他的死哀悼。他似乎逃脱了因果报应。
二战结束后,许多纳粹战犯也逃之夭夭,未曾落网。他们自然死亡,没有受到任何惩罚。
那些无私帮助人类、动物和大自然的人也是如此。然而,其中一些人却受到了可怕的惩罚、监禁甚至酷刑,他们死得很惨!
这一切的因果天平在哪里?如果不起作用,又有什么用呢?即使没有来世,我们都会再次投胎,但对自己都不记得的事情造下恶业又有什么意义呢?
另一方面,基督教对此类事件给出了更合理的解释。虽然上帝是公正的,他确实会惩罚恶人,奖赏圣人,但他会在今生和来世都这样做。因此,我们不必等待,在我们的生活中看到他的公正。但我们有时会这样做,我们可以肯定的是,总有一天所有人都会得到公正。
这就意味着,我们在生活中行善和帮助他人,不仅仅是为了在今生获得 “善业”。我们这样做是因为这是我们的目的,通过这样做,我们会成为更好的人,更了解上帝。
这也意味着,尽管得不到好的回报,我们也应该继续做好事;我们这样做是出于善意,这才是真正的道德。
正如先知哈巴谷所说的那样
“纵然无花果树不发芽
葡萄树不结实
橄榄树一无所产
麦田不出产粮食
羊栈内没有羊
牛栏中没有牛
我仍然喜乐于上主,欢欣于我的救主天主。
(哈巴谷书 3:17-18)